黑龍江科技大學是幾本
⠀
黑龍江科技大學是幾本
黑龍江科技大學是一本。黑龍江科技大學是黑龍江“十二五”期間重點建設的特色應用型本科高校,黑龍江、吉林乃至內蒙古地區唯一一所以礦業工程為特色的高校。 擴展資料
黑龍江科技大學介紹
黑龍江科技大學是安全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設立高校,是黑龍江“十二五”期間重點建設的特色應用型本科高校,是“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省級特色學科項目和博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高校。
學校不斷積澱和創新,已經發展成為一所工學、管理學、經濟學、理學、法學、文學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普通高等學校,形成了“一校兩地三校區”的辦學格局。
黑龍江科技大學優勢學科。
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采礦工程、礦物加工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省重點專業(10個):采礦工程、礦物加工工程、自動化、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會計學、土木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安全工程、金屬材料工程、數學與應用數學。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安全科學與工程。
博士點(1個):煤礦事故應急救援與影響控製。
一級學科碩士點(11個):礦業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工商管理、馬克思主義理論、數學、公共管理、安全科學與工程。
黑龍江科技大學是一本還是二本院校?
目前根據教育部公開信息規定,已經沒有明確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黑龍江科技大學是一所理工類學校,學校設有采礦工程、礦物加工工程、自動化、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土木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安全工程、金屬材料工程、數學與應用數學等。建校75年。
⠀ ⠀ ⠀ ⠀ ⠀ ⠀ ⠀ ⠀ ⠀ ⠀ ⠀ ⠀ ⠀ ⠀ ⠀ ⠀ ⠀
學校簡介
學校前身可追溯至1947年建立的東北礦區工人幹部學校;1954年與鶴崗煤礦學校合並成立雞西煤礦學校。1958年在雞西煤礦學校基礎上成立本科教育雞西礦業學院。1964年因院校調整又改為雞西煤礦學校。1978年複建本科教育雞西礦業學院。1981年更名為黑龍江礦業學院。2000年更名為黑龍江科技學院。2013年更名為黑龍江科技大學。
⠀ ⠀ ⠀ ⠀ ⠀ ⠀ ⠀ ⠀ ⠀ ⠀ ⠀ ⠀ ⠀ ⠀ ⠀ ⠀ ⠀
師資隊伍
學校有教師1337人,其中專任教師1246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1129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79人,具有教授、副教授職稱的教師656人;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全國優秀教師、省級模範教師、省級優秀教師24人,省級教學團隊4個,省級教學名師和省級教學新秀9人,省級領軍人才梯隊9個。
對外交流
學校先後與俄羅斯、白俄羅斯、加拿大、奧地利、美國、德國、法國等開展合作辦學和科技交流,引進、吸收中國以外優質教育資源。
學校館藏資源
校圖書館總藏書185萬冊,開通了CNKI期刊全文/博碩論文數據庫、超星數字圖書館、萬方數據資源係統、中國煤炭數字圖書館等電子文獻資源。
⠀ ⠀ ⠀ ⠀ ⠀ ⠀ ⠀ ⠀ ⠀ ⠀ ⠀ ⠀ ⠀ ⠀ ⠀ ⠀ ⠀
科研成果
學校“十二五”以來,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級項目80項、省部級項目266項。
學科建設
學校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0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9個。
2021年黑龍江科技大學錄取分數線
陝西341分,上海400分,山東444分。
⠀ ⠀ ⠀ ⠀ ⠀ ⠀ ⠀ ⠀ ⠀ ⠀ ⠀ ⠀ ⠀ ⠀ ⠀ ⠀ ⠀
黑龍江科技大學是一本還是二本?
黑龍江科技大學是一本,黑龍江科技大學是黑龍江“十二五”期間重點建設的特色應用型本科高校,黑龍江、吉林乃至內蒙古地區唯一所以礦業工程為特色的高校。黑龍江科技大學,坐落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是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與國家應急管理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共建的全日製普通本科院校,入選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實施高校、黑龍江省特色學科建設高校。
學校相關:
學校有三個校區,分別為鬆北主校區、嵩山校區和雞西校區,占地麵積70.99萬平方米,有17個二級學院,開設59個本科專業,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9個,有教職工1755人,全日製在校生23874人,其中本科生22515人,博士、碩士研究生1359人。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黑龍江科技大學
黑龍江科技大學是幾本?
黑龍江科技大學是一本。
黑龍江科技大學地處美麗的冰城夏都哈爾濱市的鬆花江畔,經過74年的建設發展已成為一所理、工、管、文、經、法等學科協調發展,以工為主、以礦業為學科專業特色的多科性大學,形成了“一校兩地三校區”的辦學格局,為區域經濟社會和我國煤炭工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被譽為“煤炭工業的脊梁”。
學校是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與國家應急管理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共建高校,是國家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院校,是黑龍江省特色應用型本科建設示範高校。
學科專業,教學設備建設:
截止到2022年6月,學校現有本科專業59個,其中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5個、省一流專業建設點12個。2門國家級一流課程、16門省級一流課程、2門省級課程思政建設示範課程。2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示範區。
1個國家級示範性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3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省級示範性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4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人才培訓中心、1個國家煤礦安全培訓基地。
以上內容參考:黑龍江科技大學-學校概況
專業老師在線權威答疑 www.niuqiuyi.com
黑龍江科技大學是一本還是二本?
二本。
黑龍江科技大學,坐落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是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與國家應急管理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共建的全日製普通本科院校。黑龍江科技大學在黑龍江省內和省外基本上是本科第二批次招生,所以我們可以認為黑龍江科技大學是名副其實的二本院校。
學校前身是1947年在雞西建立的東北第一所煤礦工人幹部學校。1954年與鶴崗煤礦學校合並成立雞西煤礦學校。1958年成立本科教育雞西礦業學院。1981年改稱黑龍江礦業學院,隸屬於原國家煤炭工業部。1998年劃歸地方,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黑龍江省管理為主的體製。2000年更名為黑龍江科技學院。2013年更名為黑龍江科技大學。
學校規模:
學校現有17個學院,全日製在校生23874人,其中本科生22515人,博士、碩士研究生1359人,本科畢業生就業率連續19年處於省內高校前列,被教育部授予“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青年就業創業教育先進集體”。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黑龍江科技大學
黑龍江科技大學是一本還是二本
1、黑龍江科技大學是一本還是二本 黑龍江科技大學是一本大學,該校是黑龍江、吉林乃至內蒙地區唯一一所以礦業為特色的高校,是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與國家應急管理部共建高校。
2、黑龍江科技大學簡介
一、曆史沿革
學校前身是中國共產黨1947年在雞西建立的東北第一所煤礦工人幹部學校。1954年與鶴崗煤礦學校合並成立雞西煤礦學校。1958年在此基礎上成立本科教育雞西礦業學院。1964年因院校調整又改為雞西煤礦學校。1978年複建本科教育雞西礦業學院,1981年改稱黑龍江礦業學院,隸屬於原國家煤炭工業部。1998年劃歸地方,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黑龍江省管理為主的體製。2000年更名為黑龍江科技學院。2013年更名為黑龍江科技大學。
二、發展曆程
學校坐落於冰城夏都哈爾濱市的鬆花江畔,辦學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72年的發展曆程譜寫了一部艱辛的創業史,可概括為三部曲:
第一部曲——依煤而生,曲折發展。學校因煤而生、依煤而長。邊陲煤城辦學56載,幾代科院人憑借北大荒精神、鐵人精神、煤礦工人特別能戰鬥的精神,始終以服務煤炭為已任,甘守清貧,艱苦創業,獻身煤炭,為國家煤炭工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奉獻了全部的青春和熱血。1997年學校順利通過了國家教學工作合格評價,辦學水平、辦學特色得到專家組的一致好評。
第二部曲——二次創業,跨越發展。為更好地為國家煤炭工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做貢獻,學校搶抓高等教育邁向大眾化的戰略機遇,於2001至2003年白手起家在哈爾濱建設新校區。曆盡千辛萬苦,攻堅克難,用“淚水、汗水和血水”在一片廢墟上建起一座現代化的新校園。2003年8月,學校主體由雞西市遷入哈爾濱市,實現了辦學空間的跨越。以新校區建設為契機,實施學科專業建設工程和人才強校戰略,200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實現了辦學層次的跨越。
第三部曲——辦學轉型,科學發展。2004年以來,實施內涵發展和特色發展,2008年在國家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2010年被確定為黑龍江“十二五”期間重點建設的特色應用型本科高校,2012年獲得服務國家特殊需求的“煤礦事故應急救援與影響控製”博士人才培養項目,2014年獲批安全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17年獲批“碩士研究生推免權”、“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省級特色學科項目和博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為學校的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十三五”開局之際,學校科學確立了應用型的辦學定位、“立足應用,精準育人”的辦學理念,繪就出創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科技大學的長遠發展藍圖和“百年名校”的宏偉目標,匯聚全校合力,聚力轉型發展,激發辦學活力。
三、學校現狀
學校不斷積澱和創新,已經發展成為一所工學、管理學、經濟學、理學、法學、文學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普通高等學校,形成了“一校兩地三校區”的辦學格局。
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以學為要、固基強實”的思想和“以生為本、為生盡責”的服務理念,以立足應用的教學理念為引導,以學生成長成才需求、地方經濟與行業發展需求為導向,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與人才成長規律,努力培養“思想道德素質高、工程實踐能力強”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現有全日製在校生22657人,其中研究生、博士生883人。“十五”以來,本科生一次就業率在90%以上,連續保持省內高校前三名,被教育部授予“全國畢業生就業50強高校”、“全國青年就業創業教育先進集體”。在全國、全省大學生標誌性競賽中,獲獎數量和層次居於省內高校領先水平。
學校堅持以教育教學為中心。堅持應用型的辦學定位,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科學構建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係,實施產教融合、校企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升。現有57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省重點專業10個。建成1門國家級精品課、14門省級精品課。建成2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示範區、1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省級示範性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4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人才培訓中心、1個國家煤礦安全培訓基地。
學校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圍繞區域、行業和國家發展需求,按照學科鏈與產業鏈相協調,產學研有機結合的建設思想,構建以工科為主體,礦業為特色的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體係。“雙一流”建設期間,我校為黑龍江省特色學科建設高校,建有“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特色學科建設項目,是黑龍江省擬新增博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擁有“煤礦事故應急救援與影響控製”博士特需人才培養項目,具有安全科學與工程博士一級學科學位授予權,擁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學校擁有礦業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電氣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土木工程、馬克思主義理論、工商管理、公共管理10個碩士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計算機應用技術1個碩士二級學科學位授權點,擁有資源與環境、機械、能源動力、電子信息、土木水利、工商管理(MBA)、會計、金融、社會工作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擁有采礦工程、礦物加工工程、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機械設計及理論、材料加工工程、岩土工程、工商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安全技術與工程9個省級領軍人才梯隊。建有國家級中心實驗室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5個,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個,省級重點培育智庫1個、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具有國內一流的工程訓練與基礎實驗中心等一批高端服務平台。
學校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堅持“以師為尊、為師服務”的理念,構建開放、多元、有序、效能的人才資源管理體係,實施“五大工程23項計劃”的人才強校戰略,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全國優秀教師、省模範教師、省優秀教師24人,省教學名師、教學新秀9人。省級領軍人才梯隊8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4個。聘請教育界、企業界、政界知名人士等150餘人為兼職教授。長期聘用企業工程技術骨幹145人為“雙師型”教師,直接服務特色人才培養。
學校高度重視科學研究工作。堅持應用為主,把科研解決企業生產實際問題作為重點,不斷推進科技工作向“質量性、戰略性、組織性、導向性”轉型,科技水平和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十二五”以來,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級項目80項、省部級項目266項,科技經費總額4.5億餘元。獲省部級科技獎勵90項,其中一等獎5項,二等獎27項,三等獎58項。
學校建有5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0個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1個省級重點培育智庫。學校圍繞區域和國家戰略發展需求,強化學科交叉融合,搭建了係列服務平台。其中,服務新材料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石墨技術創新服務平台躋身國家戰略,總體負責“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高純石墨材料開發及其典型應用”,成為黑龍江和國家石墨新材料產業發展人才與技術主要支撐;服務高端裝備製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國防戰略的現代裝備製造研發平台,是軍委總裝備部頒發軍品研發資質的高校之一,直接為國防與軍工企業服務;服務國家安全生產技術支撐體係的“瓦斯等烴氣輸運管網安全基礎研究”國家級中心實驗室是國內外較早進行水合物技術預防瓦斯災害和瓦斯固化儲運的研究平台;牽頭成立黑龍江省3D打印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致力於3D打印技術創新研發和技術攻關;牽頭申報了“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省級協同創新中心,服務我省煤炭、石墨等礦產資源產業發展。
學校堅持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積極推進跨文化學習與互動,不斷拓寬國際合作領域,先後與俄羅斯、白俄羅斯、加拿大、奧地利、美國、德國、法國等開展合作辦學和科技交流,引進、吸收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取得了國際合作辦學的新經驗,成為黑龍江省中外合作辦學的典範。
全麵提高黨建的科學化水平。以為統領,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全麵加強和改進黨的各項建設,為大學建設提供了強大動力和堅強保證。先後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教育係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全國五四紅旗團委”等20餘項國家級榮譽和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文明單位標兵”、“師德建設十佳單位”等80餘項省級榮譽。
當前,學校正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奮進
评论列表